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政协动态

让民生实惠可感可及可依

—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省政协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

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:2025-11-07 08:54 【字体:

□ 本报报道组

治国有常,利民为本。
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围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、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战略部署,再次将“民生”二字浓墨重彩地镌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坐标轴上。连日来,我省政协委员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,大家表示,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,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察民意、听民声、汇民智,把“人民至上”落到履职尽责的实处细处。

全会强调“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”,在省政协委员、西安市政协副秘书长谢慧莹看来,这与政协“为民服务”初心使命高度契合。2023年11月,谢慧莹参与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检查组围绕“关于加快推进集中供热‘直管到户’工作的提案”带案考察活动,在现场督办、实地察看中,她深刻认识到,民生连着民心,千头万绪的事,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,委员履职成效最终要以群众获得感为检验标尺。

谢慧莹表示,要在深学细悟中把准发展方向,在躬身入局中提升履职能力,在革故鼎新中锤炼过硬作风,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新篇章中展现担当作为。

“全会就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战略部署,作为医疗卫生战线的从业者,我深感使命光荣、责任在肩。健康中国建设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质扩容,更是一场覆盖全民、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治理革新,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和共同富裕的扎实根基。”省政协委员、西安市第一医院口腔科主任赵明莉表示,将立足本职岗位,以科室为平台,牵头系统推进儿童龋病预防和老年口腔健康管理项目,推动医疗服务模式从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向“以健康为中心”深度转型,把口腔健康融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。同时,要发挥九三学社界别特色,带领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常态化义诊、健康宣教和技术结对帮扶活动,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,广泛收集社情民意,提出符合实际、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,为构建公平可及、系统连续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贡献力量。

全会提出,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。咸阳市政协委员、咸阳康复教育学校副校长张温茹表示,康复教育是民生保障不可或缺的一环。建议加大康复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投入,提高康复治疗师、特教老师的薪酬待遇,破解“年年缺才”困境,进一步完善残疾人、困境儿童的康复救助制度,动态调整救助标准,扩大救助年龄范围,将更多先进的康复技术和辅助器具纳入医保或财政补贴范围;实施“康复—教育—就业”一体化支持计划,推动融合教育,支持普通学校接收有特殊需要的学生,与企业合作建立残疾人实习和就业基地,真正让康复成果体现在社会参与和个人发展上。

殡葬工作关系千家万户。省政协委员、西安市殡仪馆中级公墓管理员邓颐佳建议,“十五五”时期,我省应进一步健全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,推动殡葬惠民政策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,尽快实现全省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,提升殡葬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。加快实现公益性殡葬设施全覆盖,全力支持涉农区县(开发区)农村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,尽快补齐农村公益性安葬设施供给不足短板,实现农村公益性安葬设施全覆盖。扎实推进殡葬移风易俗,指导全省各地市公墓加大节地生态葬墓位建设力度,督促常态化开展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活动,形成与现代城市文明相适应、与现代文化相协调的丧葬礼俗新风尚。

“眼下,人民群众对出行体验的需求已从‘走得了’升级为‘走得好、走得舒适、走得智能’。”省政协委员、长安大学图书馆馆长樊建强建议,我省应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着力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,强化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,推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,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备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,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和客运服务,发展联程运输,提升出行体验,推进货运物流降本增效。

樊建强表示,将围绕我省在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、多式联运发展、智慧交通建设、交通领域碳排放控制等重点关切,深入开展调查研究、积极建言献策,持续关注相关政策的实施进展与实际效果,及时反映基层现实问题,助力推动政策不断完善、更好落地实施。

来源:各界导报 编辑:郭长财
分享: